2017河北招警考试申论热点:大数据安全

2017-06-05 10:49:06   来源: 河北中公教育    点击:
邢台事业单位考试QQ群573353827  2017河北招警考试QQ群225146388

招警考试申论的文章写作中,社会热点往往是出题方向和常用素材,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有价值的时事热点,并学习分析思路,便于在考场上举一反三。下面,河北中公招警考试网将大数据安全话题进行模拟练习,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

背景链接

大数据安全听起来是个较为抽象而遥远的话题,不成想在这个月的网络世界,因为“比特币勒索病毒事件”,让全人类有了痛感和警觉。2017年5月12日起,我国多所高校遭遇网络勒索病毒攻击。被攻击的电脑上文档资料被黑客锁定,弹出界面提示,须支付价值300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元)的“比特币”才能解锁。事实上这几日,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越南、土耳其、日本等99个国家遭受不同程度攻击。截至5月13日中午,中国国内大致有超2万台机器中招,全球超10万台机器被感染,且攻击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加油站无法网络支付、医院重回纸笔时代应急、高校电子图书和论文无法打开……。如果说,上世纪的网络病毒还是粗放的“炫技”阶段,那么,今日的互联网安全事件则直指公民数字财产、数据权利,乃至威胁社会经济、国家安全。从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到2017年的“比特币勒索病毒事件”,所警示的道理无非就一个:大数据时代,个人和社会的数据安全不能继续“裸奔”了。

【标准表述】

[泄露原因]

一是在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获取、兜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歪主意。

二是一些网络、电话销售、保险、贷款等公司的从业人员,把自己掌握的“个人信息资源”,卖给了不法分子。

三是个人在浏览、登录网站,点击中奖信息、随便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等,不慎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挑战]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穿戴等物联网设备的应用,个人信息的收集日益密集和隐蔽.

第二,多重来源的个人信息进行比对累积,能够形成完整的个人画像和实时追踪,使人们无处遁形.

第三,大数据技术能通过特定算法从既有信息中挖掘出新结论,不仅增加敏感信息暴露的风险,还可能用于影响个人权益的决策,如评估个人信用状况等.

第四,在数据开发价值的驱使下,个人信息的流转、交易形成链条,信息处理主体多元,传播方式纷繁复杂,对于个人权利行使及政府监管均构成严峻挑战。

总之,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使用目的及后果影响日趋失控,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传统个人信息保护框架无法应对新挑战及原因]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传统以“知情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保护框架日益捉襟见肘,在适用方面陷入全面困境。

首先,在个人信息定义方面,海量信息的收集比对大大提升信息识别个人的能力,个人信息边界日益模糊,匿名化操作困难。

第二,在目的限定原则方面,信息比对及二次利用是大数据价值开发的核心,个人信息超出原初目的的利用在大数据环境下成为常态,传统目的限定原则被不断突破。

第三,在用户同意与用户控制方面,个人信息收集的隐蔽性及流转的复杂性超出预先告知及用户的理解能力,用户往往除点击同意外并无其他选择,用户控制难以行使,权利实质被架空。

第四,在多方主体责任认定方面,多元主体尤其是第三方信息中介的力量异军突起,传统架构中难以寻求有效的适用规定,造成其责任界定不清与监管空白。

第五,在信息跨境流通方面,各国间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个人信息的跨境自由流通构成严重阻碍。

造成传统框架全面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脱节于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生态系及流转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业态的发展需求,因而需要及时转变观念,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则及秩序,构建平衡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思路。

[对策措施]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最好的办法还是立法,通过法律明确组织和个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责任,建立个人信息的监管体制,明确滥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政处罚制度和责任。这次公安机关统一调动各地区、各警种的力量,依法采用各种特殊侦查手段,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集中打击行动就卓有成效。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要加大对信息源头的监管。工商、医疗、民政、银行、民航、电信、网站等一些部门和服务机构,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具有收集、查阅、管理、控制公民个人信息的便利。要对这些部门和机构行为均予以严格规范,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监管保护。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要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引导公众自觉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首先自己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资料,不要乱扔或乱说。再者要敢于争取属于自己的个人权益,不要谁要信息都给,要问清楚对方要这些信息干什么,把信息看作是宝贵的财富,提高警惕,不轻易泄露信息。

【文章重要位置设计】

[精彩标题示例]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须用法律“利剑”

织好保护个人信息的“法网”

[精彩开头示例]

近些年,互联网在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挑战。不法分子在网上随意收集、非法泄露甚至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助长了网络诈骗、诽谤等违法犯罪活动,也对国家信息安全和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

[精彩结尾示例]

公民信息安全关乎每个公民的个人权益,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是一项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只要我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打击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公众的信息安全,就一定能为构建法治社会、诚信社会与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材料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数博会二十一论:数据安全,全球网络治理的秩序之基 来源:光明网 作者:邓海建

原标题《突破执法瓶颈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6000新生儿视频泄露,“黑客攻击”就了事?》 作者:刘义杰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思路》 作者:范为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须用法律“利剑”》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法治为“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上锁”》 作者:鹤丁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用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织好保护个人信息的“法网”》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希]